close

出道已超過20年的演員丁寧,儘管曾出演許多作品,但大家對她的印象卻僅止於通告藝人,直到演出國片《幸福城市》中的王姐一角,獲得第55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才以「演員」的身分為人所知,就此奠定演員地位,迎來事業高峰。然而,丁寧的現實生活,亦如王姐般充滿跌宕,曾有一段時間,她認為自己都活在地獄之中......

 

我的確受了傷,但我需要透過這些傷來學習我生命的功課,這是屬於我的功課。 "

 

電影裡的王姐,穿著一襲緊身亮片洋裝,搭上搶眼的紅色西裝外套,還未開口,強勢的外型已先吸引觀眾的眼球。鏡頭接著緩緩帶到王姐的細部特寫,睥睨一切的眼神、臉上的紅唇、手指上的紅指甲以及手中即使吃麵都未放下的菸,幾個畫面,便勾勒出王姐剛毅、充滿江湖味的形象。

不少人認為,王姐渾然天成的霸氣和丁寧的個性有某種程度的相似。或許是生長於鄉下的關係,丁寧對於黑道「喬事」並不陌生,家裡樓下的理容院更提供按摩與性服務,她很早就知曉恩客與房內「姐姐」們的關係,在江湖裡成長的丁寧,亦不諱言王姐這個角色,和她本人的特質有些接近。

然而相似的兩人,卻迎來截然不同的命運。王姐到過世之前,都沒有機會聽兒子喊她一聲「媽」,一個人躺在警車上孤零零的死去。丁寧則是被家人兒女環繞,生活圓滿,但只有她自己知道,36歲以前的人生,其實離地獄只有一步之遙。

家中負債千萬、爺爺酒後家暴 

究竟是從何時開始世界對丁寧而言宛如煉獄?一切得從她和爺爺一起生活的故事開始講起。丁寧國中時,父母欠下高達2千多萬的債務,為了還債只好前往南部另尋出路,將孩子託付給爺爺照顧。

但他們不清楚平時木訥安靜的爺爺,在喝了酒以後,會性情大變,暴力成為爺爺與孩子們間唯一的語言,「家裡的小孩彷彿都變成他的敵人,」丁寧毫不諱言地說。那時候的她和王姐一樣,為了生存只好不斷逃跑,逃離被爺爺毒打的命運。

她對爺爺的愛複雜又矛盾,他既是至親,卻又是傷害她們的兇手,這樣衝突的情緒多少讓丁寧無所適從,但她沒有恨過爺爺,她透露:「爺爺在日治時代是一名警察,光復後則被誣陷收賄,為此坐了牢,出獄後就變了一個人,我們知道他的經歷,所以能夠體諒。」

然而這份理解,卻沒有改變受暴的困境,「有一次,爺爺拿著柴刀劈開了近15公分厚的木門,那時我跟弟弟就躲在那扇門的房間裡,我們只能邊發抖邊哭,因為真的沒有路,」她坦言,那是她離死亡最近的一次,「我真的以為我會死在那天。」

家暴陰影瓦解對世界的信任

爺爺造成的陰影,在丁寧成長過程裡始終揮之不去。爺爺帶給她的,不只是落在身上的拳頭,更多的是對世界的恐懼,她以為外面的世界就和家裡一樣,都被黑影所壟罩。即使長大後的她看遍心靈成長的書籍,並照書中的方法去運動、要樂觀地面對世界,但在她的內心深處,當年那個躲在門後面的小女孩,仍舊在黑暗中瑟瑟發抖。

「我不信任任何人、不相信世界,我更不信任自己能過好的人生,我更不相信世界上有人會愛我,因為就連我都不愛自己,我永遠處在害怕與黑暗之下,這就是我的人生。」丁寧的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道盡她對生命的質疑。

內在所缺乏的東西,她透過外在力量來補,在36歲前,她藉由重訓,來鍛鍊自己身上的每一寸肌肉,藉此證明她的堅強與勇敢。直到某次的瑜伽課,她所自豪的力量兵敗如山倒,「在做某一個髖關節動作時,我突然感受到一個非常深層的恐懼,讓我不停的掉眼淚,我覺得自己像是神經病,竟然做瑜伽做到哭,當時的我很慌張,因為我太不熟悉失控的感覺,在那之前我的生命狀態一直在我控制內,我知道什麼時候要堅強、要撐住、要努力,這些都是我可以控制的,但那時候我發現我沒辦法控制恐懼,它們就像海浪一樣撲上來。」

那時的她才知道,她以為自己忘記的、拋下的過去,原來身體一直都記得。

心裡的傷,用瑜伽和諮商來修復

「我很害怕地問老師:『我要繼續這樣痛苦下去嗎?』,老師卻告訴我要去迎接所有撲上來的感覺,透過呼吸去接受它們,用現在的力量去療癒過去的痛苦。」從那天起,丁寧再也沒去健身房,開始認真的上瑜伽。

瑜伽就像一面鏡子,每次的伸展都誠實映照出丁寧內在的恐懼和傷口,但她仍舊處於痛苦之中,尤其是成年之後的每一段戀愛關係,也不斷反映著她童年遭遇的創傷與痛苦。她質問自己:「為何我每次談戀愛都遇到同樣的瓶頸?我的人生難道就一直停在這裡打轉嗎?」

她坦言,那時覺得快要活不下去,覺得自己的每一步都像踩在地獄。

在朋友的建議下,她決定進行諮商,「開始諮商時,第一個出現在眼前的就是我爺爺,」緊接著是其餘的家人,「我一直想逃離這個家,所以我把這些關係都切斷,假裝沒發生過任何事,我的確重生了,但我還是活得很悲哀。」諮商就像針線,一針針縫補她努力想拋開的過去,直到與家人和解。

與家人和解,學會如何愛與被愛

諮商結束後,丁寧撥了通電話給媽媽,告訴她諮商的內容,以及媽媽虧欠他們什麼,媽媽則回:「事情都過去了,不要再哭了。」「但過去的事一樣傷害了我們,我不是要責備你們,我是希望我們能一起面對這件事,你必須承認這件事真的傷害了你的孩子。我的確受了傷,但我需要透過這些傷來學習我生命的功課,這是屬於我的功課,不是你的錯,所以不要再做任何事情來彌補我們,我們就一起接受、一起放下。」電話那頭,丁寧第一次向媽媽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她也嘗試和已逝世的爺爺進行和解,希望放下爺爺帶給她的苦痛。當她透過諮商修復了與家人的關係後,她發現自己漸漸懂得如何愛人與被愛,「以前會努力表現,證明自己值得被對方愛,但媽媽讓我相信,愛不需要任何條件或證明。」提起愛,丁寧滿是笑容。

2010年,丁寧嫁給了美國籍先生馬修,現在育有三個混血兒女,瑜伽與諮商教會她坦然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所以每當她覺得自己做得不好的時候,她會向孩子、向先生道歉,並承認自己犯了錯,當她情緒不好時,她也會向身邊的人示弱,不再硬撐。

人不須完美,只需完整

走過家人的和解之路,當丁寧為人母親後,她也亟欲擺脫「完美母親」標籤。她認為,追求完美會逼自己進入某一種痛苦,時時拿別人的看法來鞭策自己,會讓自己處在崩潰的邊緣,相反的,她不再要求自己不能犯錯、不能有缺點,對她來說,缺點與優點一樣珍貴且特別,她要將眼光放回自己身上:「我能看見自己的壞脾氣、缺點與優點,而我也能完全的接受它們、接納所有的一切,我覺得這樣的我很完整。」

「人生是我自己的,我不要落入別人的圈套裡。如果我今天就只能夠讓小孩吃超商,那就去吃,我就是想把時間拿來做瑜伽、我今天就想去洗頭,那就把小孩丟給老公,我好輕鬆!」從丁寧的身上,幾乎看不到身為母親的限制與框架。

藉由修復自己的傷痛與親人的關係,丁寧有機會面對以前的傷痛、有機會去愛人,並從中獲得力量去擁抱她曾極力逃避的經歷與缺點,從一個破碎的個體,慢慢完整,正如她親自寫下的:「我們是人不是神,不需要完美,只要完整。」


資料來源:https://pse.is/F36ZC

作者: 黃怡菁 (親子天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aiwanholdings 的頭像
    taiwanholdings

    taiwanholdings的部落格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