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逐漸轉涼,相信大家一定開始想念暖呼呼的溫泉湯浴了吧!泡溫泉的好處多多,除了通體溫暖舒暢外,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消除疲勞、養顏美膚、幫助睡眠等等,難怪世界各國都很愛泡湯!這次就要幫大家整理北台灣的溫泉區,口袋名單全部收起來!
北投溫泉區
提到北台灣的溫泉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北投溫泉了!北投溫泉區歷史悠久,第一座溫泉旅館是由日本商人平田源吾於1896年成立的「天狗庵」,此後溫泉鄉也成為了北投的代名詞。北投的溫泉泉質以青磺、白磺為主,北投溫泉路上的各式溫泉旅館、飯店、度假會館,水質也多是乳白色的白磺泉,並提供各式風呂湯屋,不管是想要來泡湯或是住宿一晚都很不錯。若是想省錢的人,也可以到北投的三大泡腳池:硫磺谷、復興公園以及泉源公園泡腳池來享受一番!
推薦美食:北投溫泉區因為位於山區,山野食材特別豐富,尤其以土雞料理而聞名。除此之外,因早年在北投區酒家林立,到此飲酒作樂的人聚集,因此也在這裡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酒家菜,到北投泡完湯也可以好好享受美食喔!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陽明山溫泉區
能夠坐擁絕美山林景色的陽明山溫泉,也是台北人泡湯的首選地之一。陽明山溫泉的歷史也很悠久,從日治時期被列為四大溫泉之一,陽明山溫泉以白磺、青磺為主,屬於酸性硫酸鹽泉,對於消除疲勞、養顏美容很有效果。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推薦美食:陽明山的溫泉會館內大多有提供料理餐點,以當地食材與山野食材、土雞料理為主。
紗帽山溫泉區
紗帽山溫泉區與北投、陽明山溫泉區距離不遠,自日治時代就是硫磺礦的主要產區,且擁有豐富的溫泉資源,紗帽山溫泉區的泉質為酸性硫磺泉,泡湯時會聞到淡淡的硫磺味。
推薦美食:紗帽山以山產野菜聞名,早期多為土雞城,現已改成以健康的野菜料理為主打,佐以放山雞、海鮮食材的特色料理。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烏來溫泉區
從南勢溪河谷冒出的滾燙熱水,在泰雅族語中就是「Wulai」,泉水是無色無味的弱鹼性碳酸氫鈉泉,也被稱為美人湯。早期的烏來溫泉只提供泡湯服務,設備環境也較簡陋,而至今日烏來溫泉街上已有許多精緻化的設備與湯屋,提供給遊客舒適的泡湯環境。
推薦美食:在烏來老街上,可以品嚐來自溪谷中撈捕的美味溪蝦、也能吃到具有泰雅族風味的竹筒飯、麻糬與小米酒等特色美食。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金山溫泉區
金山溫泉是很特殊的海底溫泉,源頭來自大屯山火山系,因一場地震使得火山岩層裡的泉水順流而下至海邊噴湧而出,經過了海砂岩層的混合,是世界罕見的硫磺鹽泉。來到這裡不只可以泡特殊的泉質,也能欣賞優美的山海景色,來一趟悠閒的小旅行。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推薦美食:金山最有名的美食就是鴨肉,除了品嚐鴨肉,到老街上也能嚐嚐在地知名的伴手禮地瓜酥、手撕包,或是到不遠的萬里吃萬里蟹、石花凍喔!
礁溪溫泉區
礁溪溫泉的成因是因萬年前龜山島火山噴發後,地下岩層滾燙,加上雨水滲入地底加熱後變為滾燙的地下水,受壓後湧出變為少見的平地溫泉。礁溪溫泉質屬於碳酸氫鈉泉,清澈、無味,從日治時期就是知名的溫泉鄉,有「小北投」之稱,近年轉型有成,許多遊客都會為了泡湯而特別到礁溪一遊。
(圖片來源/交通部觀光局)
推薦美食:礁溪的溫泉水擁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非常適合種植蔬菜,以溫泉水灌溉的蔬菜口感鮮甜清脆,口碑極佳,尤其空心菜、番茄、絲瓜、茭白筍這四樣蔬菜,合稱為溫泉蔬菜四寶,是許多到訪的遊客指名要吃的美味食材。
清泉溫泉區
位於新竹五峰鄉的清泉溫泉區,泉質屬於無色無臭的中性碳酸泉,水量豐沛,據說有養顏美容的效果。在日治時期是隘勇線日警專用的溫泉,又稱「井上溫泉」,並擁有「清泉試浴」之美名。清泉溫泉曾因山洪暴發而消失,後於921大地震後又重新出現,並於2018年重新開放。
推薦美食:五峰鄉為原住民泰雅族和賽夏族的居住地,在這裡可以品嚐各式原住民風味美食,像是竹筒飯、山豬肉、小米麻糬等。除此之外,也能到附近的內灣老街品嚐野薑花製品美食,或是到關西品嚐客家美食。
♨泡湯曖注意
【步驟一|先行沖澡】進入浴池前,先以熱水沖洗汗水及髒汙,一來維持浴池整潔,二來避免直接進入浴池,身體因溫差過大而血壓飆升。沖澡時先從四肢、身體,最後頭部,一邊沖洗,一邊讓身體習慣熱水溫度。
【步驟二|半身浴適應】沖洗後慢慢走入浴池,千萬別一口氣浸泡全身,強烈水壓恐造成心臟負擔,先浸泡至腰部,以半身浴形式讓身體適應熱度,直到上半身暖和,再浸至肩膀。
【步驟三|循環式浸泡】浸泡時間依身體狀態及溫泉溫度而定,一般來說,中溫泉(約50℃-74℃)不宜超過15分鐘,高溫泉(約75℃-96℃)不宜超過10分鐘,每階段須起身休息、補充水分,循環浸泡,每天1-2次為佳,3次為上限。
話說~今年的秋冬旅遊補助中,也有溫泉補助,只要使用秋冬補助住宿的民眾,可憑發票或收據,到配合的溫泉業者「免費」泡湯(大眾池)一次。想要搶好康、省荷包的人,可以趕快安排來一趟國內旅遊喔!
文:沒有蛋的黃酥
首圖來源:奧丁丁在地體驗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