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保險知乎 (3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7月1日起,保險業將有四項新制上路,短年期、高利儲蓄險將絕跡,健康險、終身壽險等保費齊飆漲,漲幅達5%~30%。今天過後,你該如何聰明買保險?

台灣人偏好儲蓄險,連財金官員也超愛買!翻開《廉政專刊》,可看到許多部會首長滿手儲蓄險,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有10張儲蓄險、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夫妻就買了九張儲蓄險,就連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也坦言有買儲蓄險。

不過,從7月1日起,人手一張儲蓄險的現象可能絕跡,因為短年期、高利的儲蓄險將走入歷史,同時,終身壽險、健康險保費也都變貴。

原因是,保險業將有四大項新制上路: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壽險死亡保障門檻調高、宣告利率平穩新制、保單的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導致保費水漲船高,漲幅達5%至30%

到底七一之後,保險商品有哪些改變?

保單全面改版,留意四大改變

首先,「儲蓄險不會消失,只是不能再炒短線。」全球人壽商品部副總經理鄭中安表示,以後宣告利率更貼近市場利率,不太能再做短期操作,儲蓄險將來都是10、20年起跳的設計,且帶有更高保障含量。

第二,利變型保單還是有競爭力,只是買這類型保單,不能再唯「利」是圖。大家都在問,隨著利率「居低不上」,利變型保單是否失去競爭力?鄭中安卻認為,等疫情受到控制,利率有機會跌深反彈,屆時利變型還是有競爭力。

第三,保障型商品因為終身、還本「貴森森」,以後會傾向定期、不還本設計。

第四,投資型保單方面,由於儲蓄險的吸引力降低,不少人轉往關注投資型保單,其中「附保證給付」的投資型保單成為近日發燒商品。

附保證給付投資型保單:不保本,給付最低金額

有別於一般的投資型保單,由保戶自負盈虧,附保證給付的投資型保單因結構複雜,還分成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保證最低滿期金額(GMMB)、保證最低年金金額(GMIB)、保證最低提領金額(GMWB)、保證最低累積帳戶價值(GMAB)等,民眾不容易理解,使得相對簡單的儲蓄險變得很夯。

目前,台灣市售的附保證投資型保單最受歡迎為「類全委保單」,由投信業者進行代操,懶人投資又有保證保障,受到保戶喜愛,國內已有五家壽險公司推出相關保單。

不過,《聰明買對健康險》作者、保險理財專欄作家李雪雯提醒,若想用投資型保單取代儲蓄險作為儲蓄工具,必須注意附保證投資型保單的「保證」,並非如儲蓄險「保本」,就算是類全委保單,也都不保證收益。

李雪雯指出,附保證保單的保證最低身故給付、最低年金金額等,也不一定符合原本買儲蓄險用在自己身上「儲蓄」用意,況且這些給付只保證「最低」金額,應檢視保障是否夠用。

賴永祥攝圖/賴永祥攝

保單應趁年輕部署,三明治族群可考慮定期醫療險

至於各年齡層該如何規劃?鄭中安建議,年輕人以意外醫療為首選,可以選一年期的保單,短年期是七一變革不太影響到的險種;但許多社會新鮮人愛買儲蓄險,之後也必須適應20年期的儲蓄險,作為長年期規劃退休,不是短線操作。

不過,李雪雯認為,年輕人可以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積極穩健的投資標的,如以龍頭股為標的的ETF或基金,趁年輕累積更高的報酬。

至於上有高堂、下有小孩的三明治族群、及高齡族群,是本次保單變革的苦主,原因是這個年紀常選擇的還本、終身型商品,就是此次受到變動最大的險種。李雪雯建議,三明治族群、及高齡族群可以趁機進行保單健檢,買醫療險可考慮定期型實支實付醫療險。

「最不值得購買保單之一就是終身型健康險,特別是終身型住院醫療險。」李雪雯在專欄指出,在「健保實施DRGs制度」、民眾住院日數持續降低,以及各項自費費用不斷高漲之下,終身型住院醫療險特別不符合醫療現況。

雖然現今定期型實支實付醫療險,最高續保只到85歲,但隨著國人平均餘命的提高,最高保證續保的年齡未來也會再提高,以過去為例,保單最高續保年齡是65歲,但隨著時代變遷,保單皆改為85歲。

因此,中壯年人可善用如產險公司推出的「一次給付型」的便宜定期癌症或重大疾病險,雖然為一年一約,未「保證續保」,但原則上健康、沒有出險的話,隔年都有機會續保。

退休規劃,可從即期年金險開始

壽險部分,建議也可透過主附約的配套,拉低成本,如想要有500萬身故給付,可投保50萬保額的主約終身壽險,再附加450萬定期壽險,不須將保障全部壓在終身壽險。

若資金較有限,又想要有基本壽險保障,公勝保經戰略長李正偉建議,可從高CP值的「小額終老保險」開始規劃。這種保險的初衷是給予長者最基本的30萬死亡給付,供安排簡單身後事,原則上免體檢,次標體也可投保,保費也相較便宜,是傳統壽險的六、七折。

此次保險局特別核定小額終老保險預定利率維持2%,排除在這次責任準備金降碼之外,以免導致保費上漲,失去小額終老保險美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小額終老保險一人一生最多可買二張。

對於退休規劃,李雪雯在專欄建議,應買「即期年金險(保戶先躉繳一筆保費,之後就開始定期領取年金)」,而非「遞延年金險」或終身還本型壽險。原因是,遞延年金險「累積保價金」的能力低,而「還本型終身壽險」為生死合險,所交的保費與所領生存金之間,就會「不成比例」。

整體而言,保費變貴不全然是壞事,反而可以趁機進行保單健檢,換來更好的保單體質。

「即使保險調漲,卻可讓保險回歸正途,保險保障功能反而更加突顯。」李正偉說,過去民眾太偏向買儲蓄險,此次正好是讓民眾檢視保障的好時機。


文章來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3505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疫情趨緩後,經濟似乎該逐漸復甦,但情況好像不是如此。美國聯準會(FED)已公開放話,零利率將延續到2022年,加深中央銀行6月再降息的可能性。由於先前公布的下半年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並未完全反映市場水準,年底有可能再調整一次,屆時保費調漲也會繼續跟著連動。

聯準會(Fed)10日承諾「至少」維持現有買債步調,並預測利率會保持接近於零到2022年為止,原因是疫情危機將在短期內嚴重影響經濟活動、就業和通貨膨脹,為中期經濟前景帶來極大風險。悲觀消息一出,美股狂洩逾6%,台股12日開盤跟著暴跌,熱錢開始尋找避險港口。

新台幣兌美元匯價在外資積極匯入下,11日繼續衝高,盤中直接衝到29.53元兌1美元價位,續寫2018年5月上旬以來新高價位,近期可能挑戰29.5元的大關。特別的是,11日台股已先大跌,但外資卻持續大買台幣,今天台股重挫,台幣匯價聞風不動,顯示台美之間可能的利差及匯兌收益,是吸引外資匯入的原因之一。

央行將在6月18日舉行第二季理監事會議,目前外界認為央行極有可能再降息1碼,以便因應市場變化。如果台美之間有利差空間,美元熱錢因而大量流入台灣,會讓台幣過度升值,不利外銷出口,而外銷出口又是台灣經濟的支柱,即使升值擋不住,央行也不會坐視台幣短時間升的太猛。

先前美國聯準會降息6碼後,央行降息1碼因應,保單責準金利率依公式計算,新台幣應降5碼、美元降3碼,但因為變動過大,會使得死亡保障門檻必須重新計算,因此最後決定縮小降幅,新台幣保單只降1碼,即0.25個百分點、美元保單降2碼,即0.5個百分點,調降幅度並沒有完全反映市場利率水準。

原本壽險業可能預估,疫情短時間可望趨緩,屆時經濟會報復性反彈,利率也會跟著回升,即使責任準備金利率沒有完全反映到位,仍然不會有太大衝擊。但如果聯準會短時間沒有要回收資金,那情況可能就有變數,更何況美國實施負利率的聲音一直存在。因此,年底責任準備金利率再調降的可能性也跟著存在,明年保費再漲的機率也會變高。

低率環境的另一個影響,是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有可能持續下調。壽險業為了反映市場利率及成本,4月曾讓利變型保單出現史上最大的降息潮,台幣、美元保單分別跌破2%、3%,一旦央行再降息,7月利變保單的宣告利率也可能跟著再調整,保戶荷包也將再度縮水。

如果有保險規劃的需求,卻處於觀望狀態的人,可能要積極一點。因為離7月保單改款、保費調漲,只剩半個月,下半年的保險市場暫時也沒有樂觀的理由,明年保險商品跟保費依舊充滿不確定性。


文章來源:好險網 https://ctee.com.tw/news/insurance/285103.html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險法》修正案將在6月12日生效,規定未滿15歲被保險人身故,只能給付喪葬費用,這讓家長擔心未來只能買到「不保本」、無法退還保費的保單,會出現人財兩失現象,引發搶購潮。
 
為此,金管會特別解釋,既有舊保單將可販售到6月底,7月之後的新保單,只要保人與受益人相同,退還保費額度則可不計入喪葬費用

此外,若已有投保兒童保單,理賠額度達61.5萬元限額者,只要簽署聲明書,確認理解15歲前身故僅會退還保費,便可加買第二張保單

兒童保單出現搶購潮,保險局緊急「特赦」。金管會保險局長施瓊華9日親自主持會議,拍板三大結論:

【一】是所有現售退還保費的兒童保單可銷售到6月底,不必停售。

【二】是7月1日之後,兒童健康險若是「退還保費給要保人」,可不計入61.5萬元的限額。

【三】是過去(含2010年2月之前的保單)已投保兒童保單且額度已逾61.5萬元者,家長若堅持要投保第二張保單,要簽同意「聲明書」,同意未滿15歲若不幸身故,超出61.5萬元的部分,就是退還保費,則壽險公司即可承保超額的部分。

保險法107條修正案,總統預計10日公告,在12日生效,未滿15歲被保險人身故只能給付喪葬費用,依所得及遺贈稅法規定,現行標準就是61.5萬元。保險局原本要求若總統公告法令後,現行所有身故「退還保費」的兒童保單要立即停售或不得受理,以免違法,同時所有兒童保單的身保理賠金要合計,只要超過61.5萬元,壽險公司就不得再受理第二張保單。

壽險業本周掀起兒童保單搶購潮,業務員忙翻天,家長擔心未來只能買「不保本」保單,也就是15歲之前若沒有用到的醫療、失能保單,也不能退還保費,會「人財兩失」。

施瓊華為解決此問題,9日特別主持會議,拍板三大結論,即所有現售保單可以賣到6月底,先不用停售,不會有兒童買不到保障的問題。但7月1日之後,兒童壽險保單亦要符合死亡保障門檻法則,16歲以下保額必須是保價金的190%,所以保單勢必要改款。

二是只要保單是15歲之前身故「退還保費給要保人」者,可不計入61.5萬元的限額,但若是退保費給「受益人」,就要算入額度;同時壽險保單必須對未滿15歲的被保險人,設計有喪葬費用,因此不能只退還保費。

三是過去已有投保兒童保單,含2010年2月之前是給付喪葬費用不得逾200萬元的舊保單,都要算入,若還要再加買保障,合計已逾61.5萬者,只要家長簽聲明書,表達知道若15歲之前身故是退還保費,壽險公司即可受理核保。

保險局強調,如學生保險、年金險等也都不算入61.5萬元,加上健康險等可以允許退還保費,所以兒童還是可以有充足的保障。


責任編輯:陳慶徽

資料來源: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02737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法院22日正式三讀通過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未滿15歲孩童若身故,確定可以限額喪葬費用給付方式,領取「遺產稅喪葬費用」扣除額的一半,以目前計算,就是61.5萬元的身故保險金

過去因為弒童詐領保險金的社會案件時有所聞,為了避免引發社會問題,扭曲保險的本意,保險法107條規定,孩童買了壽險,未滿15歲前若不幸身故,保險公司只能加計利息退還所繳保費,或返還投資型保險專設帳簿的帳戶價值。

2018年發生普悠瑪翻車事故後,造成成18人罹難,其中有5人為15歲以下孩童,卻因保險法107條的限制,不能領取身故保險金,引發社會廣泛討論。民進黨立委劉櫂豪等18人提案,主張修正保險法第107條規定,增訂「因不可抗力之因素,並經主管機關認定者應予給付」。

根據立法通過的條文,15歲以下孩童身故時,可以限額喪葬費用給付方式,領取「遺產稅喪葬費用」扣除額的一半。

「除喪葬費用之給付外,其餘死亡給付之約定於被保險人滿15歲時始生效力」;「前項喪葬費用之保險金額計算,不得超過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有關遺產稅喪葬費用扣除額之一半」,此金額是財政部依照物價波動而調整,現行金額是123萬元,一半就是61.5萬元。

另外,條文也規範其餘死亡給付的約定,要等要孩童滿15歲時才能生效,藉此維護保險保障權益,並藉以防範道德風險。

由於孩童相對大人而言,投保的條件最佳,若經濟條件允許,愈早幫小孩買保險,保費愈低、保障範圍也愈大。保險法修法通過後,孩童投保後的保障將更加完善,有利於提早幫小孩規劃保單。


資料來源: https://www.phew.tw/article/cont/phewpoint/current/news/9096/202005239096文/新聞編輯中心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應新冠肺炎各國央行降息,金管會保險局今宣布提早調降壽險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新台幣保單降1碼、美元保單降2碼、人民幣保單降2碼,從7月1日開始實施,以終身壽險影響最大,預估保費將漲一成以上

過往保險局在每年11月會公布下一年的責任準備金利率,但受到疫情衝擊,各國央行大幅降息,美國聯準會更是降息六碼,使壽險公司承諾保戶的保單利率相對較高,反而產生利差損,影響保險公司健全經營,因此決議提早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

保險局今宣布,7月1日起壽險業新台幣保單調降一碼、美元保單調降兩碼、澳幣保單調降四碼,歐元保單10年期以下維持不變,10年期以上調降一碼;人民幣保單調降兩碼,但10至20年期調降三碼。調降後,以20年期保單來看,新台幣保單責準利率降到1.5%,美元、澳幣、人民幣保單降到1.75%,歐元保單降到1%。

值得留意的是,繳費3年以下存續期小於6年的新台幣保單,與繳費期間3、4、5年存續期小於6年期的歐元保單,調降後責準利率降為零。保險局官員表示,這是史上首次出現零利率的保單,但市面上已經很少有這類的商品,現在市場上大部分商品保單存續期間都大於20年。

壽險公司主管說明,保險公司責準利率調降,代表保險公司要提列的準備金就會拉高,保險公司在銷售新保單時,就會以調漲保費,或是調降預定利率來反映,從過往來看,每降一碼保費漲幅約一成左右,以終身型壽險影響最大。

因應疫情,金管會這次特別提早調降責準金利率,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出席立法院財委會也表示,年底前還會再討論一次責任準備金利率

(本文轉載自2020.5.12「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資料來源: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2667

文 / 聯合新聞網    攝影 / 賴永祥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新冠肺炎持續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宣布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臺銀人壽為服務及便利保戶,提供下列關懷措施:

一、續期保費緩繳作業:
確認罹患法定傳染病之保戶,
得檢具個別證明文件,緩繳3個月之應繳續期保險費。如若疫情嚴重擴大為區域性時,依本公司公告為準,該區全部保戶保費緩繳,不須再個別提出申請。

二、保單借款繳息作業:
確認罹患法定傳染病之保戶,
得檢具個別證明文件,免收3個月保單借款利息。

三、房貸防疫紓困:
1.房貸本金緩繳:確認罹患法定傳染病之保戶,
得檢具個別證明文件,得申請房貸本金緩繳3個月(只繳利息)
2.房貸利息減碼:
(一)配合中央銀行降息:本公司放款基準利率
自109年4月1日起調降1碼(0.25%)
(二)疫情期間,本公司所有房貸客戶
無須申請自109年4月1日起至109年9月30日止(共6個月),利率調降1碼(0.25%)」。

四、理賠從寬:
1.對於確診新冠肺炎之保戶入住「負壓隔離病房」者,
比照加護病房之標準給付
2.理賠服務:啟動因應法定傳染病相關應變措施,
對於民國87年之前投保之醫療險保單,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責任者,基於有利於被保險人考量,仍予以給付被保險人

五、新臺幣保單借款優惠利率2.8%專案:
符合本公司保險單借款資格且
保單預定利率超過2.5%之保單,自109年4月20日起至109年12月31日止申辦保單借款者,就新增借款金額於核貸日起至110年1月31日止,以優惠利率2.8%辦理,自110年2月1日起恢復該張保單原保單借款利率計息。

六、近期內需申辦保單內容變更或各項給付業務時,得先以傳真或E-MAIL等方式通報本公司受理,之後再補寄送正本文件即可。

七、服務不打烊:除可洽詢業務員外、亦可撥打本公司24小時免付費客服專線0800-011-966,或至臺銀人壽網站查詢相關訊息https://www.twfhclife.com.tw/2019ncov/。


資料來源: https://www.twfhclife.com.tw/covid1902/ 臺銀人壽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武漢肺炎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也被確認有「人傳人」的現象,如果不幸罹患,這些呼吸道症狀造成的併發症,很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危險,嚴重者甚至會喪命。武漢肺炎的可怕之處在於尚無有效疫苗可以施打,且傳染速度極為快速,世界各國無不嚴加防範,國內專科醫師與防疫專家也擔憂其嚴重情況恐怕比之前的SARS疫情還要嚴重,因此極力呼籲民眾千萬不能忽視它!

保戶須知!4險種有保有理賠

站在個人保險保障觀點,在個人保單中有哪些險種能在不幸罹患武漢肺炎時啟動理賠給付?以下由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梁鴻毅提出建議:

建議一、實支實付型醫療險

如果需要住院隔離治療,其住院期間所需花費的病房費差額或是醫藥費用,都能夠依照期間內所發生的實際醫療費用申請理賠。

建議二、重大傷病險

當病情嚴重需要依賴呼吸器時,只要取得健保重大傷病證明,就能依約申請重大傷病險理賠給付。

建議三、失能扶助險

如果不幸因為武漢肺炎嚴重到導致肺臟失能的情形,失能扶助險在「失能表」中對於胸腹部臟器定有7個等級,只要符合當中所列的肺臟失能定義,就能夠申請相對的理賠金額。

建議四、壽險

武漢肺炎還是會造成性命危險的,除了前述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重大傷病險及失能扶助險外,壽險的保障也是相當重要的。梁鴻毅指出,因為壽險的功能就是愛與責任的延續,如果不幸身故,也要留下足夠的保額讓家人不會因為你的離開而改變原有的生活。

最後,梁鴻毅也極力呼籲,趁著此次武漢肺炎事件重新檢視自己和家人的保障是否足夠,以免買了保險卻沒有發揮到保險的功能。


資料來源:小花平台Steven

https://www.happysunflowers.com/JihsunInsurance/article.do?sn=1700dbba85e000009d23 https://www.happysunflowers.com/JihsunInsurance/article.do?sn=1700dbba85e000009d23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方雪俐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3.25 (新聞)
 
【本文重點】劉真去世消息,令人感歎!在長達45天的住院治療期間,究竟使用了哪些醫療?醫藥費花了多少?也是許多人討論話題。不過,這段時間,究竟有哪些保險幫助到他們?

標舞女王劉真從手術到身故的四十五天,正是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之際。這段期間疫情相關報導占滿各媒體平台篇幅,非疫情相關新聞即使曝光,也常常是輕輕帶過,甚至瞬間被洗版。但是劉真的狀況不只四十幾天持續見報,到上(三)月二十二日劉真不治,後續報導仍舊跟疫情發展一樣,熱度不減。 


 照片來源:劉真臉書

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娛樂圈的悼念、親友的不捨、幼女的照顧乃至於被保險業務員拿來瘋傳的「據說醫療費用就花掉四百多萬…」等訊息,在劉真走後還會流傳很久。原因無他,雙方當事人都是名人、事情的發展太意外,這兩個元素註定這個新聞會流傳很廣、很久。

 

再安全的手術 都可能出意外,劉真的四十五天 主治醫師也煎熬。


一般人不可能自知心音異常,但是對一個心肺功能不好的人而言,在爬樓梯或較激烈的運動中的喘,卻是最容易自我察覺的,何況是每天運動量很大的舞者,幾乎不可能是因為要示範讓醫師聽心音給女兒看,才發現心肺功能異常。據了解,劉真也是在感覺心臟不舒服才找上臺北榮總的。

名人找名醫是常見的醫病組合,有「天才外科手」之稱的心臟外科醫師張效煌理當是首選。如同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上寫的,除了辛龍之外「另外一個痛苦的人應該是她的主治醫師」,因為「開心手術聽起來嚇人,其實十分安全,然而再安全的手術還是可能有意外,不幸就被劉真和她的主治醫師遇到了。」 

據了解劉真用的是微創手術,雖然表面傷口較小,但對心臟而言仍舊是大動刀,手術成功率九十五%。但手術中仍出狀況,劉真心跳停止,接著心臟衰竭。除了主治醫師與參與手術的醫療團隊,沒有人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什麼事。 

有醫師指出,劉真心臟衰竭裝上葉克膜二十一天無法回復,其實狀況已經不好,之後做的多為過度醫療。因為沒有人承認失敗、家屬也無法接受,最後才有人找台北市長柯文哲出面勸辛龍放棄。這種狀況其他醫師都不方便介入,也只有具醫療背景的局外人開得了口。

 

心臟外科醫師執業風險高,業務責任險 保費是內科一.五倍。


醫師培養不易,醫師公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執業的醫師僅約四.六萬人,其中外科約三七○○人,換句話說,將近六五○○人才有一位外科醫師,而人數更少的心臟科醫師更是社會的「稀有財」。 

但是外科醫師執行業務的風險也很高,萬一病人在手術中死亡或發生狀況,很容易陷入責任鑑定風暴。從台灣的醫師業務責任險保費也可以看出外科醫師的高風險,以投保病患死亡五百萬元責任保障為例,內科醫師一年保費八千多元,外科醫師則要一‧三萬元,是內科醫師的一‧五倍。

四.六萬名醫師 一.八萬人投保責任險 台灣的醫師業務責任險推出一甲子,直到二○一六年在醫師公會和產險公會一起推廣下,投保的醫師才來到史上新高一‧八萬人,投保率大約三十九%。 

醫師業務責任險投保率低其來有自,從醫師本身對自己的醫技、財力與保險的主觀認知,到對釐清過失責任,須經法院或醫事鑑定委員會的調查、鑑定等的排斥,萬一遇到醫療糾紛,不少醫師仍舊傾向以和解等方式低調處理;而除非醫師有明顯過失,基於對醫師的感謝與尊敬,以及難忍求償過程的煎熬,有些病患家屬也可能選擇息事寧人。 

每一個決定的背後都有風險,手術更是如此。病患在醫師解說分析後選擇某種治療、醫師接下一個病人及決定手術方式……無一不是風險。不過凡事都有利弊,醫療決策必定是利弊權衡下的結果。以劉真為例,主動脈狹窄如果沒有治療,幾年內就可能心臟衰竭,不處理也不行,主治醫師必定也是依劉真對治療的期望與年齡、體況等決定治療方式。但是風險還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萬一不幸發生醫療糾紛,醫師業務責任險提供的不只是保險金,還有和解或訴訟的協調與責任鑑定、理賠額度等的法律協助

 

手術、葉克膜、人工心臟到身故,哪些保險幫了辛龍?


在劉真的醫療費用方面,一般的微創手術健保會給付一部份,部份須自費,若是達文西手術則必須全部自費,大約二十萬元左右。有媒體報導「劉真裝上葉克膜二十一天,醫療費用至少三百多萬元,加上加護病房恐怕超過四百多萬元…」 

但有醫師指出,葉克膜健保會給付,一次住院只給付一次,一次幾天並沒有限制,但是超過三週併發症的問題就很多,使用葉克膜住加護病房也在健保保障範圍,而且沒有自付差額,臺北榮總的收費標準顯示,包括病房費、護理費、診療費一天七千多元,四十五天合計約三十三萬元,全部健保吸收。 

至於後來劉真裝的人工心臟,健保給付的限制較多,最便宜的要六十~七十萬元,如果病患家屬選擇一百萬元以上的人工心臟就要自費。不過健保一次只給付一顆,如果用壞了,之後的就要自付。有醫師指出,以劉真的狀況來看,有可能用掉不只一顆,因為人工心臟會卡血栓,必須使用抗凝血劑,但後來劉真腦出血,抗凝劑想必停掉,這樣又容易產生血栓,人工心臟很容易受損。 

總之,劉真的四十五天真正幫上忙的其實是健保。即使所有的商業保險都買,派得上用場的大概只有身後的壽險身故保險金,以及加護病房治療期間的住院日額和微創手術的實支實付,至於重大疾病、重大傷病等的一次給付,都來不及適用。 


資料來源: https://www.rmim.com.tw/news-detail-25823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漢肺炎持續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宣布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臺銀人壽為服務及便利保戶,提供下列關懷措施:(如下圖示)

1090326台銀保戶關懷措施

資料來源: https://www.twfhclife.com.tw/covid1902/ ​​​​​​​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重點】劉真因先天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進行手術,但卻發生心跳停止而須裝葉克膜救命,一連串的過程演變至今,目前要等待心臟移植,這些療程醫療險能保障嗎?

 

「國標舞女王」劉真因先天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進行手術,但卻在手術過程中心跳一度停止,而必須裝上葉克膜救命,並依賴葉克膜已有兩週多的時間,近日傳出她已卸除葉克膜,要等待心臟移植。

據悉醫療團隊是為劉真採傳統開胸手術,進行瓣膜修補,但劉真卻發生嚴重情況,需要裝上葉克膜救命。因為葉克膜若使用太久,恐有致血栓須截肢的風險,目前劉真已拆下葉克膜,裝上心室輔助器來等待心臟移植。

以劉真的情況,進行主動脈瓣膜狹窄修補手術,以及裝上葉克膜、於加護病房等待換心的療程,絕大部分費用健保應該都有給付,但若是裝置葉克膜,據了解首次費用就須20萬~30萬元,健保僅給付3天,若超過3天,病患就必須負擔自費換管費用,每日約需10萬元以劉真使用葉克膜的天數來算,光這項就要上百萬元,這種情況恐怕只有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而且投保的「醫療費用限額」必須要相當高,或是投保多張這類型醫療險,才能完全補償這項支出

至於使用心室輔助器,以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來說,最多使用時效3個月,可輔助心臟維持運作,國內健保已有給付;而長效心室輔助器目前國內健保給付標準,必須符合耐受抗凝血治療、符合特定心臟移植條件、無法脫離強心劑等條件

至於心臟移植部分,因屬於健保重大傷病範圍,相關費用健保會負擔,因此,若有投保結合健保重大傷病卡的重大傷病險或重大疾病險,就可獲得理賠。保障型保險在生病、意外發生時,可提供即時的保障,民眾平時可做保單檢視,為自身規劃最適切的保單。


文/林和謙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2.26 (新聞)

資料來源:https://www.rmim.com.tw/news-detail-25592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已將此種「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而截至3月21日,台灣已確診153例。

可留意的是,若民眾感染此類傳染病,投保的醫療險可以申請理賠嗎?而申請過程中又該留意哪些事項?

 

第一件事:武漢肺炎醫療險賠不賠,留意保單條款「除外責任」。

 

由於疾管署已正式將武漢肺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若想知道自己投保的醫療險有沒有辦法理賠,可留意保單條款中是否有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責任」,部分醫療險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責任,也就是不在理賠範圍內。

 

特別是民國87年以前買的保單。因在民國87年實施「住院醫療費用保單示範條例」,當中並未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不保項目。是在民國87年之後,保險公司推出的醫療險,才陸續將法定傳染病從除外不保項目中刪除。

 

因此,金管會也特別發布聲明表示,針對若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不保」項目,保險公司應該啟動相關應變措施,基於有利於被保險人的考量,採取給付慰問金或其他從寬方式處理。

 

白話來說,如果你持有的保單有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不保,那保險公司不用負理賠責任,但根據金管會規定,要採取給付慰問金或從寬處理方式因應;而若沒有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不保,保險公司就要依保單條款規定負理賠的責任。

 

整體而言,金管會要求,保險業應實施相關法定傳染定的應變措施,並強調「如果保戶未來因該疾病就醫所生的相關醫療費用,該法定傳染病在保單條款約定的承保範圍內,保險業都應該要依保單條款約定給付保險金。」

 

觀察目前各保險公司針對法定傳染病理賠的狀況,除了原本所有醫療險就無法定傳染病的除外責任之外,有部分保險公司針對民國87年以前的醫療險「採從寬處理、不主張除外責任」、「採從新從優原則」,予以理賠;僅有少部分的保險公司依商品條款規定為準〈詳見下圖〉

 


第二件事:負壓隔離病房給付方式,多數比照「加護病房」給付。

 

除了留意保單條款中,有沒有將法定傳染病列為「除外不保」事項之外,若萬一不幸感染住院者,住負壓隔離病房時,多數保險公司都將負壓隔離病房給付方式,比照「加護病房」住院標準給付。

 

至於中國人壽、安聯人壽等有特別標註:「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之規定而由政府負擔部分醫療費用,其投保之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仍將依約予以核算給付。」

 

也就是說,保戶若因武漢肺炎就醫,若其醫療費用依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與施行細則第10條之規定〈詳備註〉由政府負擔,這筆政府幫忙負擔的醫療費用,中國人壽和安聯人壽的保戶還是可以拿收據申請實支實付醫療險,並依條款約定項目範圍給付保險金。

 

備註:傳染病防治法第44條明文指出「主管機關對傳染病病人施行隔離治療時,應於強制隔離治療之次日起三日內作成隔離治療通知書,送達本人或其家屬,並副知隔離治療機構,而經主管機關施行隔離治療者其費用由中央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支應之。」中央主管機關支應的各類傳染病病人施行隔日治療的費用,指的是比照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支付標準核付的醫療費用和隔離治療機構的膳食費等。

 

整體而言,宏泰人壽直營業務部副總經理張秀娟表示,武漢肺炎屬於法定傳染病,許多早期(民國86年以前)投保的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針對法定傳染病是除外的,因此要檢視自己的保單條款確認。

 

再來,面對武漢肺炎的威脅,這段期間最好不要安排出遊;而如果真的有必須前往的出差或出遊行程,張秀娟也提醒,民眾務必記得先投保旅平險,並且要注意海外疾病醫療的額度保障要足夠,以因應萬一人在海外時必須負擔的醫療費用。

 

至於海外急難救助保障最好也一併審視,要有提供醫療協助的部分,包括協助安排當地就醫或緊急運送回國診治,安排及負擔親友探視及當地住宿、安排及負擔未成年子女返國等保障。

 

最後,全球人壽行政長黃宏杰也提醒,民眾應隨時注意衛福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疫情資訊,並配合辦理各項防疫工作,一定可以讓防疫工作保持良效。並提醒大家落實勤洗手、外出配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及避免出入人多的區域與接觸野生動物及禽鳥,以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5/post/202002030024/%E6%AD%A6%E6%BC%A2%E8%82%BA%E7%82%8E%E3%80%8B%E4%BF%9D%E9%9A%AA%E5%85%AC%E5%8F%B8%E9%86%AB%E7%99%82%E9%9A%AA%E8%B3%A0%E4%B8%8D%E8%B3%A0%EF%BC%9F%E6%B3%95%E5%AE%9A%E5%82%B3%E6%9F%93%E7%97%85%EF%BC%8C%E4%BD%A0%E8%A9%B2%E7%9F%A5%E9%81%93%E7%9A%84%E5%85%A9%E4%BB%B6%E4%BA%8B%EF%BC%81

撰文者:許雅綿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 新聞編輯中心

知名國標舞女王劉真日前在心臟手術過程中心跳驟停,裝上葉克膜搶救21天後,已換上心室輔助器,爭取時間等待換心。沒想到搶救26天後,傳出她接受電腦斷層掃瞄後,發現她有自發性腦出血的中風狀況,緊急開顱搶救。但劉真這段期間的治療費用,光是葉克膜就燒了至少160萬元,再加上這類型的腦出血,術後恐怕仍得面臨長照風險,醫療、重大疾病及長照失能險保障真的不可少

目前劉真家人並未出面證實,但會出現腦出血的症狀,很可能是因為裝上健保給付的「短效型心室輔助器」,這類輔助器每組約35萬元,每年約可使用60至70組,每組最多只能撐1至3個月,而且使用後必須在加護病房觀察60天以上,直到心臟移植才能脫離短效型心室輔助器以及呼吸機,恢復正常生活。

由於裝上葉克膜或短效型心室輔助器,需要施打抗凝血,來保持血管暢通,但卻可能會造成凝血功能異常,只要咳嗽、腹壓增高,都可能導致腦壓上升,使血流流速加快引發腦出血。

這類型藥物造成的腦出血,會比一般出血性腦中風更麻煩,因為一般出血性腦中風可以靠藥物抑制,但劉真的腦出血,可能已有凝血障礙,所以腦出血部位會不斷擴大,如果出血部位位於大腦或小腦,只能透過減壓手術來移除血塊,術後也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語言及運動功能,術後失能的問題接踵而來。

如果劉真當時選擇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加護病房住院天數可縮短為5-7天,出院後可回門診定期追蹤,恢復日常生活飲食,以穩定狀態來等待心臟移植。以三軍總醫院心室輔助器團隊已執行的13例中,手術存活率高達100%。

但以健保「心室輔助裝置健保支付規則」來看,給付相當嚴苛,每組可以支付425萬(點),且全年僅能負擔6萬5,000元的急性住院病房費用。若要自費植入長效型心室輔助器,要價高達400萬元以上。

劉真接受心臟開刀至今,危及生命的消息不斷,住院至今已超過20天,換算下來,光是裝上葉克膜的18天,可能就要花費160萬元,還不包含手術、住院等其他費用。

所有人都在祈禱劉真能順利等到心臟移植,倘若真的等到換心,術後恐怕得面臨失能照顧等問題。

以醫療險來說,如果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自行負擔的費用可以由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來填補,此外,若劉真可以順利等到心臟移植,重大疾病險就可針對「重大器官移植」理賠,但心室輔助器可能不在重大疾病險「重大器官移植」的理賠範圍內。根據105年金管會修正後的「重大疾病項目及定義」內容,若符合「急性心肌梗塞」,且診斷除了發病90天後,經心臟影像檢查證實左心室功能射出分率低於50%之外,才會理賠

至於劉真自發性腦出血的狀況,術後可能還會有長期照顧的問題,長照、失能險也能啟動

(責任編輯 / 杜胤廣)


資料來源 https://www.phew.tw/article/cont/phewpoint/current/topic/8713/202003048713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編輯部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3.03 (新聞) 

【本文重點】罹患新冠肺炎痊癒後,有患者出現「肺部纖維化」症狀,這究竟會對身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萬一不幸留下這個後遺症,有哪些保險能提供保障呢?

疫情仍不斷延燒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主要是透過呼吸道侵害肺臟,有些病患痊癒後肺部仍會留下纖維化的症狀,醫師表示,一旦出現肺部纖維化,之後肺部可能會比較容易受到感染,還有肺部氧合功能變差,爬樓梯會出現喘的現象。2003年在台灣大流行的SARS,當時就有不少痊癒者留下不可逆的「肺纖維化」問題,可能需要終身服藥,或是沒辦法再從事需要大量肺部功能的活動。

對於肺部功能受損導致無法工作,或工作能力降低的風險,在保險的安排上,醫療險僅提供診治期間的費用支出,若要保障失能導致的收入損失,就必須安排長期照顧險或失能扶助險。其中,長期照顧險是以失能狀態做為給付標準,若被保險人肺臟受損,達到失去照顧自己日常生活能力的規定標準時,長照險便會啟動給付,包括一次性給付與定期給付的長期看護保險金。

若是投保失能扶助險,肺臟功能受損能否請領給付,要看是否符合失能項目中「胸腹部臟器」的失能標準。該項目又分為臟器機能障礙及臟器切除兩類,共有下列5項:

一、因胸腹部臟器機能遺存極度障害,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經常需要醫療護理或專人周密照護者。→第一級失能,給付比例100%

二、胸腹部臟器機能遺存高度障害,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且日常生活需人扶助。→第二級失能,給付比例90%

三、胸腹部臟器機能遺存顯著障害,終身不能從事任何工作,但日常生活尚可自理者。→第三級失能,給付比例80%

四、胸腹部臟器機能遺存顯著障害,終身祇能從事輕便工作者。→第七級失能,給付比例40%

五、任一主要臟器切除二分之一以上者。→第九級失能,給付比例20%

一般失能扶助險,除了一次給付外,若符合一到六級失能,還定期提供失能扶助金,有的可長達15年,可補償因喪失工作能力導致的收入損失。

此外,若有參加勞保者,勞保也有提供失能年金或勞保失能一次金的給付。


資料來源:https://www.rmim.com.tw/news-detail-25637_df6b29d1641aee899393c5c1b2574c1ed519ff09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何楷平 /劉振豐 | 《現代保險》雜誌 | 2020.03.01 (月刊)

 

○○三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席捲全球,造成十七個國家、八千多人感染、七百多人喪命。如今,武漢肺炎(二一九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曾經走過SARS威脅的台灣,仍舊人心惶惶。

自第一起武漢肺炎案例爆發以來,全球幾乎無一國倖免,人類被逼著再度走進瘟疫隧道;專家指出,武漢肺炎「還沒真正進入高峰期」,而何時才能重見光明、回歸正常生活,眾人都在期盼。

想安度瘟疫隧道,「先自救才能救人」是絕對不會出錯的防疫之道。電視節目【健康保險大家談】邀請流行病學專家、同時也是衛福部國健署前署長邱淑媞,與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分享在這條看似深不見底的瘟疫隧道中,如何自助助人、成功防疫?而守護台灣兩千多萬人健康與生命安全的保險公司,又能為保戶做些什麼?

 

曾經站在抗煞最前線
邱:武漢肺炎這點不同

○○三年三月十四日,國內發現第一例SARS確診個案,緊接著,首都台北市陸續傳出疫情,台灣正式宣告淪陷。連續四個多月的期間,台灣共有六六四人感染,七十三人死亡,其中,甚至還包含醫護人員。

當時,邱淑媞擔任台北市衛生局局長,站在防疫第一線。回憶當時那段「抗煞」經歷,她仍然心有餘悸。「在文明社會、安和樂利的時代,卻遇上人人自危的奪命病毒,」她感嘆。

image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說,當時醫院就像恐怖禁區,大家都不敢、也不願輕易踏入。「還記得SARS時期,我要去醫院看跌倒受傷的母親,不得已向主管請假。主管一聽,非常驚訝,說『都什麼時候了,一定要去醫院嗎?」

如今,十七年過去了,奪命病毒再次入侵人類社會,隨著武漢肺炎疫情不斷蔓延,地球再次籠罩在病毒威脅的黑暗中。

「很多人會把『武漢肺炎』和『SARS』做比較,其實兩者的傳播演進差不多,都是先從境外移入、到社區感染、再進入社區傳播……,」不過,邱淑媞認為,由於現在各國政府都在全力防疫,加上對病例的認定非常謹慎,「目前武漢肺炎,並沒有出現一般傳染性疾病應有的『指數型成長』曲線。」

但邱淑媞話鋒一轉,「可是,武漢肺炎有一點很不一樣,就是它太溫和了!它不像SARS會出現明顯症狀,可以馬上辨識。」而「病毒太溫和」這件事,反而可能對人類造成更大的潛在威脅。

 

致死率低、傳染率高
武漢肺炎「太溫和、難防堵」

上(二)月下旬,台灣驚傳首位武漢肺炎死亡病例,無旅遊史、又因為一時找不到感染來源,引起各界擔心,台灣算不算社區感染?又會不會進入「社區傳播」?

「台灣還沒進入高峰期,未來沒有旅遊史的確診案例,應該會愈來愈多,」邱淑媞解釋,武漢肺炎的傳染途徑,和流感、腸病毒71型(EV71)一樣,都是以飛沫傳染、接觸傳染。

疫情嚴峻,人心惶惶,但邱淑媞認為「不必過度恐慌」。「武漢肺炎的傳染力,比流感低。致死率也比流感、SARS低,不論在傳染力和致死率上,流感都比武漢肺炎高出許多,」她認為,隨著經驗逐漸累積,武漢肺炎致死率一定會再下修。

用「看不見的敵人最難防」來形容武漢肺炎,應該再適當不過。儘管致死率低,但正因為「病毒太溫和」,部分感染者無症狀,成為隱形傳播者,讓人防不勝防。然而,如此一來,反而容易讓疫情擴散,這也是武漢肺炎「傳染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疫情蔓延 恐懼人際接觸
壽險業績低迷、理賠申請減少

武漢肺炎疫情拉警報,不僅學校延後開學,各行各業都遭受波及,「壽險公司業績也受到影響,」陳俊伴坦言。

「業務員想拜訪客戶,但保戶也會擔心有傳染風險,所以拒絕見面,拜訪機會減少了,簽約成交的機率,當然也大幅降低,加上去銀行的人也少了,銀行通路業績也同樣受到影響,」陳俊伴指出,整個壽險業的業績,多多少少都受到疫情衝擊。

更明顯的是,跑醫院的人也變少了,「所以這段時間,我們醫療險的理賠申請也下降了,」整個壽險業業績低迷,就連理賠申請件數,也不如以往活絡,保戶對投保顯得興趣缺缺;但對「罹患武漢肺炎,保險會不會理賠」這件事,倒是特別關心。

對此,台灣壽險業可說是「人情味十足」,採取從寬理賠的業者,不在少數。

武漢肺炎現在被列為『法定傳染病』,以前旅平險、醫療險,都不賠法定傳染病,但這次全都放寬理賠,」陳俊伴解釋,如果保戶因罹患武漢肺炎入住負壓隔離病房治療,雖然負壓隔離病房不在保障範圍,但這次會完全比照加護病房辦理,啟動理賠,「萬一保戶確診武漢肺炎,定額給付醫療險、實支實付醫療險,都能派得上用場,如果有手術,手術險也可以提供保障。」

據傳,部分中國保險業者將「武漢肺炎」視為重大疾病/傷病,提供一次給付保險金。這樣的作法在台灣可行嗎?「重大疾病/傷病,通常是指『需長期治療且不可逆』的疾病,而武漢肺炎有機會痊癒,所以很難比照處理,」不過,陳俊伴認為,如果朝「特別傷病」的方向,或另外針對「法定傳染病」提供專屬保障,確實有討論空間。

 

「與病毒共存」成為未來式
防疫×保險 重拾正常生活

「面對武漢肺炎,我們要『戒慎』,但不要『恐懼』,」邱淑媞提醒,武漢肺炎很有可能「流感化」,即使再過不久,台灣就要進入夏季,氣溫升高,疫情相對趨緩,但還是無法完全防堵,「要有心理準備,未來武漢肺炎很可能會像流感一樣,長期存在人類社會,」她強調,「與病毒共存」將成為未來式。

「總有一天,我們得回到正常的生活步調,否則人類還沒被病毒攻擊,就被不理性的防疫和恐慌打垮了,」邱淑媞認為,也許可以趁這個機會,改變民眾的就醫模式,「像是遠距醫療,」她建議。對此,國內已有壽險公司提供不需面對面的遠距理賠服務,「保戶如果不想出門、不想和業務員接觸,可以透過傳真理賠或視訊理賠,」陳俊伴補充。

如果「與病毒共存」是瘟疫隧道的終點,疾病風險將與人類永遠共存,那麼,與其在黑暗中迷失,不如勇敢走出恐懼,做好防疫,備足保險裝備,才能無所畏懼,走向光明。


資料來源: https://www.rmim.com.tw/news-detail-25645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得了「武漢肺炎」,我的保單會理賠嗎?帶你看懂12大保險公司理賠辦法!

 

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下稱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全球確診病例以及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截至2月3日,台灣已有10起確診病例,目前仍持續住院隔離治療中。不過武漢肺炎來勢洶洶,也讓不少民眾擔心,萬一不幸感染,保險公司會理賠嗎?

有鑑於武漢肺炎持續升溫,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已於今(2020)年1月15日公告,將「2019新型冠狀病毒」引發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列為第5類法定傳染病。然而1998年以前的醫療保險保單,法定傳染病被列為除外不保事項,在經歷SARS後,才將法定傳染病從除外責任條款中刪除。

因此針對武漢肺炎,各保險公司也祭出應變措施,目前大多壽險公司皆將保單從新從優解釋,無論是1998年以前或是1998年以後的醫療險,將從寬且不主張除外責任予以理賠,也就是說,若民眾不幸感染武漢肺炎,大多數壽險公司仍會予以理賠。

 


資料來源:

http://smart.businessweekly.com.tw/Reading/IndepArticle.aspx?ID=6001097

撰文者:

撰文者:陳佩儀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紀大了就容易體弱多病,除了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外,由於人老了,體力、平衡感都比較差,跌倒的機會可說是大大增加。根據國健署指出,台灣每6位長輩,就有1位跌倒過,每12位長輩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送醫治療,這比例真的是高得嚇人!

如果跌倒沒有造成傷害也就算了,但年紀越大、能承受的傷害也就越低,這跌下去輕則皮肉傷、脫臼、骨折,重則會讓人臥病在床、從此一跌不起,更嚴重的還會造成生命危險,使家庭破碎。

根據國健署統計,每位跌倒者住院所需要之花費約在913萬元間,而跌倒過的長輩則有很高機率會再次跌倒。除了金錢上的花費,若不小心傷害太過嚴重、需要臥病在床,這不但會增加家人在照護上的困難、也會造成家庭經濟長期沉重的負擔,這可是家中有老人的家庭不可忽視的大風險。

 

要如何預防這樣的狀況?國健署列出「預防跌倒10招」,就請大家一起來檢視看看,你的家裡是否夠安全?

「預防跌倒10招」

1、雜物收乾淨
2、光線要明亮
3、地板保持乾燥
4、電線靠牆收
5、物品避免放置高處
6、去除地毯及踏墊邊緣皺褶或捲起
7、樓梯要有穩固扶手
8、浴室加裝扶手
9、下床、起身要緩慢
10、服用多種藥物者,若出現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狀況,需與醫師討論,避免跌倒風險

 除了打造良好的環境將傷害發生機率降到最低外,也不能不思考萬一面對意外時該如何應對,如果想要做更加完善的預防,以下好險網小編也推薦給大家幾款適合的保單,不妨可以參考看看:
1.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
長輩跌倒後住院的比例可以說比青年人高得多,因此容易造成家裡經濟不小負擔,若是有手術需求,所需要之花費也是一筆不小負擔。這時候,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就能彌補相關費用。

2.意外傷害醫療險
跌倒最容易造成的傷害,就是骨折了。不過一般骨折的病患都會回家休養,而不會長期住院,此時,若只是一般的醫療險,通常沒有「住院」的事實下,就得不到醫療險的給付,而意外傷害附加醫療險,則是眾多健康險中,有給付「非住院骨折給付」的保單,可以讓你安心在家休養、減少經濟壓力。

3.殘扶險或長照險
若是跌倒情況嚴重,造成使長輩失去行動力、必須要臥病在床,此時就會產生長期看護的需求。特別針對殘廢及失能而進行理賠的殘扶險與長照險,會是你最需要的險種。


資料來源:

https://www.phew.tw/article/cont/phewpoint/current/topic/8081/201911228081?utm_source=LIN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news&utm_term=accident&utm_content=phew

撰文者:好險網編輯團隊(責任編輯:Elly)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吃早餐的時候,旁邊一位爸爸正在跟老闆娘討論保險相關的事情。大抵上,就是那位爸爸說他認為其實台灣的狀況不太需要買保險,因為台灣有不錯的健保制度以及勞工都還有勞保,所以應該不太需要另外花錢買保險了。

尤其是小朋友,小朋友十五歲以前是不會理賠身故金的,所以也不用買~我沒有馬上插嘴去解釋,不過吃完早餐後就開始著手寫這邊文章了。

 健保是什麼?

健保是一種強制性的保險。依照每個人不同的投保薪資、角色(職業類等、顧主、低收)等等去計算繳納的保費,納保後,被保險人可以持健保身份去各個健保特約的醫院或診所就醫。

民眾只需要負擔掛號費以及部分負擔費後就可以享有基本的就醫療品質,在健保有補助的部分內,被保險人不需要再額外付費。譬如健保給付的病房、健保給付的藥物等等。

 勞保是什麼?

勞保也是一種勞工的強制保險。一樣依照投保薪資還有不同的角色會有不同的費率,納保後可享有像是生育給付、傷病給付、死亡給付等等各種保障。回到主題,我想分開來討論這件事。 

有健保還需要自己買保險嗎?

確實,台灣的健保讓台灣的國民在就醫時,減少了許多的支出。但是健保還是有許多問題還是靠健保還是需要自費或是吃力的部分。

DRG:

這是健保新式的制度,就是一種同病同酬的制度。什麼叫做同病同酬?

就是同樣一個疾病,無論你用哪種方式治療、治療多久健保最多都只會給付一定的天數或是金額,若是超過這個天數或是金額,健保就不給付。

這時候就是有錢繼續幫你治,沒錢就趕你出院(畢竟醫院也不是慈善機構),所以有可能你在治療的某個疾病相對是比較嚴重的,需要治療的時間或是金額較高,就會造成健保不足,需要自行負擔的可能性。

 病房費:

醫院都會附設健保病房,平均大概三人至六人一間都有可能,看醫院的規模跟設計等等。

健保房通常是不需要在付費的,但是如果想變成比較好的醫療環境,像是單人房、雙人房等等的話就是需要補病房費差額。

再者,如果在健保房爆滿時,有時候醫院也會詢問是否要自費升級病房,否則就是要等到有病床後才能進住。

 指示用藥:

我們直接用標靶藥物討論,以大腸癌來說。目前健保局是有條件(譬如特定藥物或是施打次數)的補助大腸癌標靶藥物。

這其實有點回應到DRG的問題,就是有限制性的給付,我認為在正規治療之中,其實健保還算是夠用的。只是說,如果超過了施打次數,或是不符合標準(突變型大腸癌)的話,也無法獲得幫助。

新式(高科技)治療方式:

有些比較新穎的治療方式,可能費用過高或是尚沒有進一步評估的狀況下也不會給付,譬如目前最有名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的治療方式,健保目前也是沒有提供輔助的。

達文西刀現在的行情大概都是一次15萬起跳,這就是要自費的。又或是目前治療癌症最新的方式"免疫治療"也是無法給付的,甚至很多病友都選擇到國外治療也是常見的。

 拋棄式醫療用品、輔助藥物:

譬如像是抗菌棉花、紗布目前也是沒有給付的,在譬如像是止痛針(麻醉藥劑)來說,現在也都是需要自費的。

 各種雜支:

看護費用、住院伙食費用、收入中斷、輪椅、拐杖等等,許多看不見或是不可預期的費用健保都不會支付。 

有勞保還需要自己買保險嗎?

首先,這個人要是勞工,且有納保才能使用到勞保。譬如家庭主婦、兒童、失業者來說是無法使用到勞保的(除非有投保國民年金)

 【勞保的給付項目】

1、傷病給付

因為傷病住院第四天起不能工作,按照投保薪資去計算理賠金。

普通傷病: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的一半,依照住院天數比例計算,最高給付一年(未住院不算)

職災傷病: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的七成,依照實際無法工作的時間給付,滿一年後改為六個月平均薪資的一半,上限兩年。

2、失能給付

依照失能等級給付失能一次金或是失能年金。 

失能年金:

勞保投保期間最高的六十個月薪資平均值給付(月投保薪資*年資*1.55%)

若以一個平均投保薪資為36300元,年資20年去算的話,36300*15*0.0155=11253/

 失能一次金:

用失能前六個月平均薪資除以三十後,在乘以失能給付日數(點我看給付日數)

我們用一個平均薪資為34800元,普通傷病失能等級5的人去計算34800/30=1160

1160*640=742400

 3、死亡給付

 ()喪葬津貼:

身故前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5

 ()遺屬津貼:

普通傷病死亡

年資未滿一年,身故前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10

年資滿一年未滿兩年,身故前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20

年資滿兩年,身故前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30

 職災傷病死亡:

無論年資,身故前六個月平均投保薪資*40

 ()遺屬年金:

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死亡者:依被保險人之保險年資合計每滿一年,按其平均月投保薪資之 1.55 %計算
被保險人退保,於領取失能年金給付或老年年金給付期間死亡,或保險年資滿 15 年,並符合勞工保險條例第 58 條第 2 項各款所定請領老年給付資格,於未領取老年給付前死亡者:依失能年金或老年年金給付標準計算後金額之半數發給。

前述計算後之給付金額不足新臺幣 3,000 元者,按新臺幣3,000 元發給;發生職災致死亡者,除發給年金外,另加發 10 個月職災死亡補償一次金。

遺屬加計:同一順序遺屬有 2 人以上時,每多 1 人加發 25%,最多加計 50

 4、勞保身分就醫

因為職災或是職業傷病到診所或醫院就診,可免除健保規定之部分負擔費用,以及住院30天內的膳食費半數補助。

另外還有像是生育給付、老年給付等等項目就跟本次討論的主題比較無關,所以就不在一一列舉囉。

 有勞保+健保還需要自己買保險嗎?

我們可以發現,從上面討論到兩個社會保險的內容後,有一些狀況是無法被排除的。以健保為例,健保解決的其實是最最基本的醫療問題,就是如果是一般的小疾病來說,光靠健保或許可以降低許多負擔

但是如果是重症、重大疾病、想要更好的醫療品質等等,光靠健保的話夠不夠?大家可以在評估看看囉!

 勞保來說~

第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這個人沒有加勞保的話(無論是非雇員或是雇主沒有主動投保),就無法使用勞保的保障。

勞保大抵上來說就是分散了部分身故、失能、部分醫療的風險但是要說可以完全依靠勞保就解決所有風險嗎?我認為大家可以自行評估一下自己投保的薪資以及需求後判斷

以我自己來說,我認為相當有限拉,自己的看法是,勞保+健保基本上可以解決我們基本的保障問題,只是他們都還是有相當的漏洞或是不足

譬如以失能來說,若以上面舉的投保薪資三萬多的例子來說:我一個月只能領到1萬多塊的補助,一次金最多也就一百萬上下。但是失能來說,光是生活費可能就快不夠了,更別說如果請看護或是家人辭掉工作照護了,且這還是長期抗戰!

甚至如果不是突然失能的狀況(譬如因為重症辭掉工作在家休養後嚴重化),勞保也可能不會理賠了

譬如以醫療來說,以大腸癌(國人罹患機率蟬聯榜首)來說,健保局目前給付的藥物叫做"爾必舒德".

它除了有條件式的給付外,對特定大腸癌病患來說可能沒有用,另外有一種藥物是"癌思停"它配和化療後能更有效的使癌症死亡,且適用各類大腸癌病友,但是健保目前是不給付的,平均一個月的花費大約也需要十多萬元.

這顯示,其實單靠健保或是勞保,我們可以先使用正規的治療方式,倘若無效或不符合條件最終還是要自費.因此,我會說,許多重症患者來說,我認為單靠健保或許有些吃力,以我來說,我就不敢去賭未來有沒有可能被不給付或是超出給付範圍的可能,更別說就醫期間可能收入中斷的窘況,我並不會說,我們都應該在健保、勞保外都一定要在買保險,畢竟這是個人決定,.風險評估都是看個人的覺得

至少我個人認為我是不夠的,所以我買了保險,我常說買保險並不是要改變你的生活,而是防止風險發生後生活被改變.

買不買保險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當自己發生風險後,如果自身防護不足,是否會拖累家人。


資料來源:https://www.phew.tw/article/cont/phewpoint/current/topic/8216/201912098216?utm_source=LIN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post&utm_term=knowledge&utm_content=Blogger

撰文者: 王大包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言

為解決醫療險超額理賠或濫賠狀況,實支實付險限制每人投保3張,將於118日生效。新制上路後,每位保戶最多限買8張實支醫療險,包括3張實支住院醫療險+1張自負額實支住院醫療險,以及3張實支傷害醫療險+1張自負額實支傷害醫療險。不過,如果你是在118日前就已經投保3張以上實支醫療險,那麼隔年仍可以續保。

(註:醫療險和意外傷害險的實支實付可分開算,旅平險、微型保險、團體險及學生保險等,則是不列入計算。)

 

挑選實支實付要如何下手

1.看清楚理賠項目及範圍

實支實付的理賠項目涵括每日病房費、手術費、住院醫療費等三大保險給付,都有理賠限額;其中住院醫療費又俗稱雜費,較常出現理賠爭議的就在這,因為雜費給付可理賠「非健保給付自費醫療項目」,許多保戶可能誤以為,所有的醫療開銷全包了,其實不然。

讓我來幫你解開迷思吧!根據實支實付保險單示範條款規定,「住院醫療費用保險金給付(即雜費給付)」,是指被保險人住院期間內發生,且依全民健保規定「應自行負擔及不屬全民健保給付範圍」的費用。保戶申請「雜費」給付時,要注意須符合住院期間內的「必要性醫療自費支出」。

最常見的「非必要性醫療自費支出」包括看護費、衛生用品費、營養品、個人用品,或是住院期間購買輪椅、拐杖等輔具費用,都非雜費給付項目。另外醫美手術、外科整型、裝設義齒、義肢、義眼等,因為屬實支實付保單條款「除外責任」約定項目,也不予理賠。

概括式v.s列舉式

建議挑選時,醫療雜費用要選擇概括式、非列舉式,且額度要高。若你挑選的是列舉式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中會明確列出所有可理賠項目,若沒列舉的項目,即代表保險公司不用理賠。概括式則是「超過全民健保給付之住院醫療費用」將予以理賠。

手術限制範圍

另一個國內保險理賠案件爭議項目,就是「手術認定」,你應該先去了解手術與「門診手術」的差異。一般民眾認定「手術」,是只要在醫院內進行治療行為都算,但實際上健保服務項目有明確的規定,稱為「2-2-7手術」。建議挑選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時候,優先挑選沒有特別限定「2-2-7手術」的,保障範圍比較廣,理賠比較容易。

理賠範圍比較

項目

說明

相關規範

 

住院醫療費
(雜費)

「不屬健保給付範圍」的必要性醫療自費支出,保險才會理賠。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51

 

概括式v.s列舉式

>建議選擇概括式,保障範圍愈寬愈有利。

>-

 

手術限制範圍

若理賠沒有「2-2-7手術」限制,理賠範圍較廣。

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費用支付標準

 

2.實支實付「限額」是理賠關鍵

許多人誤以為實支實付就是「花多少,賠多少」,事實上是,理賠金額必須在每日病房、每次住院、每次手術的限額之內。所以實支實付的「限額」會成為「理賠金額」的關鍵。

案例: 小安投保的實支險雜費給付限額20萬,小安在進行手術住院期間雜費支出共23萬元,保險公司將以雜費限額20萬為理賠上限,最多給付小張20萬元,並不是你支出23萬就能全數理賠。

3.注意正本、副本理賠限制

申請實支實付醫療險,需要提供收據,但當我有第二家實支實付醫療險,要怎麼申請理賠?我只有1張收據啊!這時候有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險就能派上用場,你只要把正本複印並蓋上醫院的印章,就是具有效力的收據「副本」。

4.是否能保證續保及續保年齡

由於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保證續保的年齡就相對更顯重要。如果不保證續保,或者續保年齡較短,保障無法涵蓋到老後最需要的階段。保證續保也可以避免因保險公司在隔年通知不續約,使得保戶頓失保障的狀況。

5.「實支實付」與「住院日額」擇優給付

多數保險公司的實支實付醫療險,都會提供「實支實付」和「住院日額」擇優給付的選擇;當住院平均每日花費低於住院日額,就會以住院日額給付,反之則以實支實付的方式給付。而有些實支實付,能同時提供住院日額給付與住院雜費的限額實支實付,這樣的保障範圍會相對完善。

加買「醫療補充包」 先檢視你的需求

實支實付醫療險之所以受到市場熱議主要是因為健保制度更迭,加上醫療技術推陳出新,病患若欲採用科技手術或是新醫材,多得自掏腰包自負醫療費用,而「實支實付醫療險」的雜費補償能力會比「終身醫療險」以定額給付來得強。

市面上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擁有不同的特性及功能,為了減輕手術、住院所帶來的龐大醫療費,在限買3張的制度下,我們應該怎麼買,讓保障「最大化」呢?首先,以「你的需求」做思考出發點。

由於實支實付多屬附約定期險,買1家實支實付就必須搭配1張主約,所以在投保前建議檢視自己的需求,才不會傷了荷包又買到不適合商品。你可以優先審視第一張實支實付醫療險缺少什麼?是額度不夠還是範圍狹窄?或理賠不明確等,同時也要考量加保成本。

如何「擴增理賠額度」?
王先生這麼做,理賠額度從10萬變20萬

一般來說,每家保險公司實支實付險會以「計畫一」、「計畫二」、「計畫三」續增來區分等級,每一等級有不同給付上限,計畫等級愈高,保費就愈貴。

保險公司舉例,40歲王先生投保實支險,病房理賠一天1,000元、手術限額與雜費限額都是10萬元,年保費為4,936元,若王先生買2張同樣保額商品,年保費9,872(4,936x2);但王先生若只投保1張實支險,卻將保額拉高到病房理賠一天2,000元、手術限額與雜費限額都是20萬元 (等於買2張的保額) 」,年保費為8,710元。

此外,若保戶是選擇自負額實支險,僅須針對自負額以上部分支付保險費,也會更實惠。假設,你現在保了限額5萬元實支實付醫療險,又跟同一家保險公司買5萬元以下不賠、賠付5萬至20萬元的自負額商品,等於這兩張疊加起來可提升實支實付保障額度至20萬,且新投保自付額商品也不計入3張的上限內 (但以1張自付額商品為限)

最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度熱門的實支實付醫療補充包。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各家的保險,哪一個最適合你呢?買好保險能讓我們人生安全更有保障,也是對我們一生的重要投資呢!

熱門醫療補充包比較表

保險公司
/理賠條件

台灣

元大

全球

宏泰

遠雄

醫療費用額度

按天數增加倍數

一次性額度

按天數增加倍數

一次性額度

一次性額度

實支實付及住院日額

擇優給付

兩者合一

擇優給付

兩者合一

兩者合一

概括式v.s列舉式

概括式

概括式

概括式

概括式

概括式

保證續保年齡

74歲

84歲

81歲

85歲

84歲

有無副本理賠

O

O

O

O

O

理賠門診手術及醫療費

>O

>O

O

>O

>O

有無2-2-7手術限制

X

X

X

X

X


數位部內容中心/整理

資料、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單最低死亡保額 至少要1.9

一定要付出成本買保障。為導正壽險業大量賣儲蓄險的「歪風」,保險局近日已拍板最低死亡保額方案,即16歲以上到30歲的保戶死亡保額至少要是保價金的190%,3140歲為160%,一直到90歲都必須有102%,預計明年71日上路,影響所及是想買儲蓄險的保戶每年可能要多花67千元買壽險保障,否則就是十年內不要提前解約出場。

保險局近日已召集各公司確定「人身保險死亡給付對保單價值金最低比率」方案,保險局在最初方案即最高250%,與壽險公會建議最高175%之間折衷,訂出最高比率190%,由於責任準備金預定利率確定降一碼(0.25百分點)的方案,將在202011日上路,保費已會提高520%不等,所以死亡保障方案將錯開到71日再上路,也就是明年下半年投保的新保單才會受到最低比率的限制。

所謂死亡保障最低比率,例如25歲投保利變壽險,到滿30歲前,死亡保額對應保險價值金都要維持190%,儲蓄險的保價金會隨利率每年增值,等於再怎麼增加,保額都必須是保價金的1.9,31~40歲時就降到160%,41~50歲是140%,51~60歲為120%,61~70歲要110%,71~90歲要102%,90歲之後投保死亡保額仍不可低於保價金,必須維持100%。

今年壽險市場最熱賣保單主要是二年繳費、年年還本的利變增額壽險,前九月新契約保費約600~700億元以上,這類保單一開始死亡給付對應保價金可能在140%左右,隨著保價金快速增加,會一路降到105%附近,保戶大約五年、六年期滿,解約都已「保本保息」,且解約金加計還本金的年化內部報酬率(IRR)都在2~3%以上。

但這類高儲蓄成份的保單明年下半年就會消失,保戶一是多花一些錢買保障,每萬元保額一年保費大約是100200元,多10萬元保障,一年保費就是多1千多元,二是錢放久一點,選擇十年後才「保本保息」,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先前即表示「儲蓄險不會消失,只是要求保戶買保單要回歸保險的保障本質」。

以保險局的解釋,就是一樣繳80萬元,過去是買100萬元保障,未來可能是買140萬元,「每單位保額變便宜」,保戶還是可以透過保單長期累積保價金,但實際上就是儲蓄成分降低,不再是三至六年期滿就可隨時獲利了結走人。


資料來源:https://www.phew.tw/article/cont/phewpoint/finance/management/7870/201911047870#utm_source=LIN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news&utm_term=saving&utm_content=chd

撰文者:彭禎伶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年保費將變貴 業者:儲蓄險最高恐漲30%

明年保費要變貴了。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昨(17)日參加一場金融獎頒獎典禮時表示,每年11月金管會將公布次一年責任準備金利率,根據壽險業者提報的資料,明年無論是台幣或美元等外幣保單利率,將朝下降方向調整,幅度11月公布,因準備金利率愈低,保費會愈貴,明年保費確定上漲。

近五年年期以下各幣別

 

明年壽險責任準備金利率全套方案11月將一次對外公布。依保險局原本規劃調整方案,新台幣、美元、人民幣保單都會調降1碼,壽險業者表示,保費至少漲5%~10%,但若是儲蓄險可能漲10%~30%不等。

金管會每年會參考政府公債殖利率與美元、歐元、人民幣等各幣別指標利率的升跌,來判斷明年新台幣、美元、人民幣等各種幣別儲蓄險的責任準備金利率,作為各壽險公司提存準備金的依據,這也是金管會監理時檢視各公司是否提足準備金的判斷,通常各幣別指標利率朝上升趨勢,保單準備金利率會調升,趨勢下降、準備金利率也會調降。

如果市場利率走跌,公債殖利率會一直往下調,過去幾年利率持續探底,保險公司的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也普遍下修,像歐元與澳幣保單準備金利率均下調。

不過,去年保險局將美元保單準備金利率調升,以6年期美元保單為例,準備金利率調升2碼從1.25%升至1.75%610年期以下美元保單新契約責準金利率則調升1碼到2%。當時金管會估美元保單責準金利率調升,保費最高可降6%

但今年因中美貿戰、英國脫歐等不確定因素,美國央行等全球央行又陸續走向利率寬鬆趨勢,加上國際會計準則IFRS 17即將上路,金管會希望在正式接軌前,儘量充裕保險公司的資金池下,因此打算調降各壽險公司台幣與美元、人民幣保單的責任準備金利率,等於先讓壽險公司提存更多金額在負債面,晴天存糧。

這一次若準備金利率調降1碼,預計也會讓保費變貴4%~6%以上,加上明年金管會將要求調高儲蓄險的死亡保障比例,市場估明年保費升幅將可能在一到三成。


資料來源:https://www.phew.tw/article/cont/phewpoint/finance/management/7732/201910187732#utm_source=LINE&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news&utm_term=saving&utm_content=udn

撰文者:葉憶如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