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知乎 (2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表示,近年來發現維生素D在維持肌肉功能、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年長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若偏低,其肌肉質量、強度及生理功能表現通常也較差,且有較高風險發展為肌少症。

 

【早安健康編輯部】想要長肌肉,不是光補蛋白質就可以,其實還有很多營養素對身體合成肌肉有幫助。 

 

碳水化合物:提高肌肉合成效率

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相同,能夠提高肌蛋白的合成效率,還能防止肌蛋白的分解。同時可刺激胰島素分泌,加速胺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增長或修復肌肉組織。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教授郭家驊表示,碳水化合物是運動必備的關鍵營養成分,若缺乏其刺激胰島素分泌,就算有原料(蛋白質),也無法製造產品(肌肉)。 

因此,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互相搭配的增肌效果,會比單單攝取蛋白質來得更好。郭家驊教授指出,醣類與蛋白質的理想比例應是4131。 

富含優質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地瓜、糙米飯、豆類、蔬果。

 


(圖片來源:pixabay)

脂肪:促進肌肉生長激素分泌

很多人增肌減脂時,常常不吃油,脂肪甚至被妖魔化為肥胖的源頭。事實上,適度的脂肪對人體而言是必需營養素,我們要避免的應是會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人工反式脂肪」,包括常見的精緻糕點、麵包、薯條、炸雞等,而非完全不吃油。

若完全沒有攝入脂肪,體內激素將不平衡,進而影響肌肉的生長、骨密度及脂肪的分布等等。因此,日常油品可以考慮使用「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類,像是橄欖油、玄米油等。

富含好油的食物:酪梨、堅果、魚類等富含omega-3omega-6的食物。

維生素D在維持肌肉功能、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下一頁告訴你該如何有效攝取!

維生素D:維持肌肉功能

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其重要功能為調節鈣、磷的吸收及骨骼鈣化作用,維護骨骼與牙齒健康。也因其機轉與細胞核內DNA調控有關,近年許多研究指出,足量維生素D能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率 。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表示,近年來發現維生素D在維持肌肉功能、強度及身體功能表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年長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若偏低,其肌肉質量、強度及生理功能表現通常也較差,且有較高風險發展為肌少症。而維生素D雖然能從飲食攝取,但想獲得足夠的量還是得透過適當日曬。

 

POINT:一天15分鐘,避開正午太炎熱的陽光,選擇紫外線較溫和的時間點,露出雙手和臉去外面曬曬太陽,即可在體內生成充足的維生素D。如果在室內窗邊,光線穿透玻璃則無法達到效果。 

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鮭魚、鰻魚、牛奶、優格、雞蛋、蕈菇類、苜蓿芽。 


(圖片來源:pixta)


資料來源: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189/2

作者:早安健康編輯部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媽媽因為長期咳嗽、經常突然聲音嘶啞、有時完全沒有聲音、並且有胸痛,就醫之後發現罹患肺癌。
 
其實現在只要走出戶外一天衣領上就黑黑的,很難清洗,雖然政府說我們燃燒的是乾淨的煤,但是空氣與環境的汙染越來越嚴重,而國人罹患癌症的機率也愈來愈高,癌症治療的趨勢就是標靶藥物的治療。目前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榜首已經36年了,106年癌症死亡人數為4萬8,037人,占所有死亡人數28.0%,再創歷史新高,死亡率每十萬人口203.9人,較上年上升0.4%。
其中排名首位的「肺癌」,平均每57分鐘就奪走1條人命,它更是癌症中醫療費用最多、死亡人數最高的癌症,可以說癌症之王 ; 在近30年來更是成長了5.5倍之多,每天就有34人被確診為肺癌。
106年死亡率
資料來源:衛福部         資料整理,王永
面對癌症的花費
其實大部份癌症治癒率是很高的,但是要休息與改變生活型態,所以有可能因此而沒有工作,以下是醫療費用的預估:
癌症治療費預估
大約估計的治療癌症費用,從開刀、化療、放療、標靶藥物、診斷、手術等一連串的加總,可說是相當龐大的一筆費用,也是面對癌症家屬們的一大痛點,身心靈上和經濟上都令人難以負荷。
 
用保險抗衡龐大的費用
罹患癌症可能會有這些支出,那麼該投保哪些險種呢?以下列出三種面對癌症可使用的保險選擇。
資料整理:王永才
 
在這三種保險中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也都給了癌症患者帶來幫助,各項保險搭配投保,不論是長期或是短期,都能夠達到最大的實質幫助,解決經濟上的負擔。
 

資料來源: http://bit.ly/2FtikO7?openExternalBrowser=1

撰文者: 好險網/王永才 講師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父母,你需要知道患了中風,腦部的微血管,會慢慢的破裂,遇到這種情形,千萬別慌,患者無論在什麼地方 (不管是浴室、臥房或客廳),千萬不可搬動他。因為,如果移動,會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穩以防止再摔倒,這時才開始(放血)。

家中如果有注射用的針,當然最好。如果沒有,就拿縫衣用的鋼針,就在患者的十個手指頭尖兒(沒有固定穴道,大約距離手指甲一分之處)刺上去,要刺出血來 (萬一血不出來,可用手擠),等十個手指頭都流出 血來(每指一滴),大約幾分鐘之後,患者就會自然清醒。

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紅,在兩耳的耳垂兒的部位,各刺兩針,也各流兩滴血,幾分鐘以後,嘴就恢復原狀了。等患者一切恢復正常感覺沒有異狀時再送醫,就一定可以轉危為安,否則,若是急著抬上救護車送醫,經一路的顛跛震動恐怕還沒到醫院,他腦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經都破裂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醫師夏伯挺先生說的。且是經自己親身實驗,敢說百分之百有效。

大概是民國六十八年一位在台中逢甲學院任教的教師,有天上午正在上課,一位老師跑到他的教室上氣不接下氣的說~劉老師快來,主任中風了;他立刻跑到三樓, 看到陳幅添主任,氣色不正,語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顯的是中風了。立即請工讀生到校門外的西葯房,買來一支注射用的針頭,就在陳主任十個手指頭上直刺。等十個手指尖兒都見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約幾分鐘以後,陳主任的氣色就變過來了,兩眼也有神了,只有嘴還歪著,他就拉搓陳主任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紅,就在左右耳垂之處,各刺兩針,待兩耳垂都流出兩滴血來,奇跡就出現了,大約不到三五分鐘,他的嘴形,恢復正常了,說話也清清楚楚了。讓陳主任坐一陣子,喝了一杯熱茶,才扶他下樓,開車送到惠華醫院,打一罐點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學校上課了。一切照常工作,毫無後遺症。

反觀一般腦中風患者,都是送醫院治療時,經過一路震蕩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數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腦中風,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運者,也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終身殘廢。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病症。

如果大家都能記住這(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時間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證百分之百的正常。

這個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訴大家。

***本篇內容雖由醫師提供建議,但因每個人發生的實際狀況不同,倘若有此狀況發生,建議尋求醫師依現況進行治療。***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汪國麟醫

糖尿肥胖症是世界性的趨勢,台灣也無法倖免於外。國內糖尿病患者人數已經達到 170 萬人,而台灣的肥胖盛行率也高居亞洲之冠,大力防制糖尿肥胖症的氾濫實是刻不容緩。

糖尿病雖然已經造成經濟與社會的沈重負擔,然而雪上加霜的是,眾多流行病學的研究不約而同的指出:糖尿病與數種癌症、尤其是女性乳癌關係密切

 

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大幅增加罹癌風險!

近年來國人雖然已經逐漸認識到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製澱粉,會大幅增加罹患肥胖、代謝症候群甚至糖尿病的風險。

然而大眾比較不瞭解的是,除了這些代謝障礙以外,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也會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而已經罹患癌症者的治療效果與存活機率更會因此而降低!

圖片來源: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com/2015/08/cancer-carbs-link-3.html

 

癌細胞喜歡吃糖?是的,但不只是這樣。

針對過多的糖容易讓癌症惡化與復發這件事,有一個過於簡化說法是:糖是癌細胞最喜歡的食物。

這個說法其實只陳述了小部分的事實,糖與癌細胞與之間的關連,遠比「是其所喜愛食物」要來得複雜。一篇在 2014 年所發表的研究就提供了我們更多、更精確的訊息。這篇研究的結論: 乳癌病患手術後,如果碳水化合物維持不變或增加的話,其乳癌復發率會倍增。

如果腫瘤中檢測出有胰島素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以下簡稱 IGF-1)的話,其復發率增加七成;然而上兩項因素都存在的話,復發率則驟然躍升為 5 倍。

研究的第一個結論已經足以讓我們心生警惕:乳癌治療後,一定要調整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以免促使癌症復發

然而研究中提到一個重要的物質:IGF-1。究竟什麼是 IGF-1?為什麼對於乳癌復發有這麼大的影響?這要從它的源頭生長激素開始說起。IGF-1 是由生長激素的刺激所產生的。生長激素被腦下垂體分泌後,會在幾分鐘的時間內到達全身,而在與細胞表面的接受器結合後,就會促成 IGF-1 的合成與分泌。人體的 IGF-1 約 80% 是由肝臟所製造,其他 20% 則來自於周邊組織。

 

圖片來源:http://one-minutefitness.blogspot.com/2015/08/cancer-carbs-link-3.html

 

體內 IGF-1 太多,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

胰島素與 IGF-1 是更嚴重的問題,生長激素是透過 IGF-1 來產生作用的,因此醫學的臨床運用上也都是用 IGF-1 來做為評估生長激素的指標。大家都知道,生長激素是一種促進人體生長發育的賀爾蒙。幼兒時期如果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造成侏儒症;反之,過多的生長激素則會造成巨人症。

同樣的道理,IGF-1 是生命早期生長發育所必需,然而到了成年時期,IGF-1 過高就不是一件好事了。近年的研究證實,IGF-1 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尤其是乳癌、攝護腺癌和大腸癌,其中與乳癌的關係尤其密切。

IGF-1 不但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還會抑制癌細胞的凋亡(apoptosis),讓癌症的擴散更為迅速。目前醫療界已經瞭解到「胰島素 / 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過多或其接受器的過度表現,是癌症治療的重要關鍵。

就以乳癌來說,相關的研究發現,胰島素生長因子和最難治療的乳癌——三陰性乳癌關係非常密切。所謂三陰性乳癌是指癌細胞上缺乏雌激素、黃體素和 HER2 這三種接受器,這種特性的癌細胞,在治療(賀爾蒙療法及標把治療)上的困難度高,而其治療後復發的機率也高。

由於過多的胰島素會促進 IGF-1 的合成,因此當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導致胰臟分泌大量的胰島素、進而造成血中胰島素過高的時候,就會促使 IGF-1 的大量產生。

簡單的歸納就是:過多碳水化合物  → 胰島素飆升 促使 IGF-1 合成增加  → 增加罹癌風險

 

降低胰島素與 IGF-1 以遠離癌症的有效策略

我們可以從下列三條途徑著手,提昇並強化自己面對癌症時的防衛能力。 提仔細看了以後,你會發現原來這些預防及對抗癌症的步驟,也正是改善代謝機能、避免罹患肥胖以及糖尿肥胖症的有效策略。現在你知道了,原來促進代謝機能就是在防癌

 

  1. 改善飲食內容:

降低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精製澱粉的攝取,改吃比較原味、尚未經過精製過程的食物較為複雜、粗態的食物需要更多時間來消化,血糖的吸收比較和緩,因此飯後胰島素升高的速度較慢,幅度也比較低。葉類蔬菜、莢豆類富含優質澱粉與膳食纖維,是幫助血糖控制非常好的食物。根莖類蔬菜如馬鈴薯等則勿攝取過量。在每餐的開始最好先吃蔬菜,其次吃蛋白質,當這些低GI值食物佔領了部分食量後,最後再吃少許精製碳水化合物(白米飯、麵條等)。當然能夠避免吃精製澱粉是最好不過的了!這樣的飲食法不但體重和血糖不容易失控,IGF-1也不至於大幅攀升,對糖尿肥胖症和癌症都有預防的效果。

  1. 積極運動:

運動的益處絕不只是許多人認知的「燃燒脂肪」這麼簡單。運動能夠在不增加胰島素分泌的情況下,大幅增加血糖從血液中被細胞吸收的程度,因此可以改善胰島素阻抗(同時也降低了IGF-1),而肌肉細胞發生胰島素阻抗是導致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原因。積極而持續的運動,不但讓心情變好,又能同時預防糖尿肥胖症及癌症,真是何樂而不為?!

  1. 營養品:

某些天然物質具有輕微的藥理作用,用於治療疾病的效果雖然不如藥物,然而用來保健及預防疾病卻綽綽有餘。例如:

  • 白腎豆:抑制碳水化合物轉變成葡萄糖,減少糖份的吸收;
  • 鉻元素: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
  • 咖啡:改善胰島素阻抗、降低 IGF-1(咖啡勿過量,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反而促使壓力賀爾蒙的分泌,反而造成血糖升高);
  • 海藻:抑制澱粉轉變為葡萄糖的酵素,來減少糖份吸收,改善胰島素阻抗;
  • Sorghum:一種高梁屬的植物,藉著活化PPAR-γ來提昇胰島素的敏感性;
  • Phliridzin:一種類黃桐物質,可以阻斷葡萄糖從腸道與腎臟吸收的轉運蛋白SGLT1SGLT2,降低血糖。

市面上某些健康食品含有部分上述的成分,可以考慮適度的選用。

  *藥物:

某些藥物可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幫助血糖的控制,卻又不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是糖尿肥胖症比較理想的選擇。

Acarbose (醣祿錠)

這是一種抑制澱粉分解為葡萄糖的藥物,因此可以減少葡萄糖從腸道的吸收,因此也減少了胰島素的分泌,一般都用在糖尿病的治療,但也常用於減肥。研究發現,Acarbose可以減少高血糖對心血管的傷害。在2016年將會有一個大型Arcabose的相關研究將揭曉,到時再將此訊息告訴大家。這個藥物因為只會作用在腸道,不會為人體所吸收,基本上很安全,但有的人會因為澱粉未完全消化之故,會覺得腸道有些不舒服。

Metformin (每福敏)

這也是一個用於糖尿病及減肥的藥,作用是減少糖的新生以及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但是,這個老幹新發的藥的功效絕不僅於此,事實上,根據這幾天(201512月)美國媒體的大肆報導,這個藥證實可以大幅延長動物的平均和最大壽命,而由於證據明確,FDA已經批准進行人體研究了。之前也有研究發現,Metformin具有抗癌的功效。更多有關這個藥的訊息,我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做比較詳細的說明。

 

 

 

作者:汪國麟醫師

現任:

南投東華醫院醫療副院長、復健治療科專責醫師、體適能、體重控制與營養醫學門診負責人

專長:

糖尿肥胖症診斷、預防與治療;營養醫學輔助各種慢性疾病治療;

神經、骨骼肌肉疾病與運動傷害復健治療;骨質疏鬆症預防與治療;

腸道排毒與微營養素補充療法;抗衰老醫學;功能性醫學;增生療法。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確健康的喝水..jpg

1.安全飲水量
一般健康人的每日飲水量為2000至3000c.c.,除非是運動、大量流汗,或因罹患尿路結石或服用特定藥物被醫師叮囑要多喝水,否則不建議多補充水分。
特別是,心臟、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好的人,千萬注意「不要額外多喝水」。而部分心臟疾病患者應「限水」,嚴重心臟衰竭或瓣膜性心臟病者的每天水分攝取量,包括三餐湯湯水水全部加起來,盡可能不要超過1500c.c.。

2.小口小口喝
許多上班族白天工作忙碌,會在晚上回家後猛灌水補充,但這樣反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更容易水腫。
建議喝水時避免牛飲,將一天飲水量平均分配在每個小時,除了睡覺,每小時約喝100至200c.c.,每次小口小口喝。
如果小口喝完水還是常常覺得渴,特別是心臟疾病患者,可試著先將水含在口中幾秒鐘,口腔黏膜充分濕潤後再吞下,通常可改善口渴的情況。

3.視尿色調整
正常的尿液透明無色,深黃色表示水分攝取不足,腎臟灌流不夠導致尿液濃縮,此時可彈性增加飲水量至尿色變淡即可。不用刻意追求尿液的透明感,因為可能會讓人喝太多水,頻頻跑廁所。

健康!過日子【多喝水】篇。Lin編

文章標籤

taiwanholding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